长篇小说《长相思》(上海文艺出版社)写的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前后,一批生活在四川的年轻知识分子,受到当时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逐步由各自的生活中走出来,参与到人民革命的历史洪流当中去,他们顺长江而下,先武汉后南京再上海乃至异国,他们的身分亦由原先的教员、学生、官僚、戏子、旧军人逐渐地转变成为共产党人、革命军人以及文艺工作者。
《长相思》所涉的题材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有关这段历史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并不鲜见,但多数作品都是在建国之初写成,许多作品较多地注重对革命热情和成果的讴歌。《长相思》则是写成于九十年代,站在世纪末的终点,作家回顾自己的一生,思念已经流逝的青春岁月,更加真切地感到,一个世纪以来,中华民族饱受种种磨难,由中国共产党人所开创的革命事业乃是一种历史的选择。出自这样的认识,作品所选取的生活更加切近真实,五十多年前所发生的事情仿佛就在昨天,那样清晰地浮现在作家的眼前,作品里少有政治口号和简单的冲动,却是把在那个年代里生活过的人,发生过的事,把革命力量的形成和革命道路的复杂曲折过程一一抒写出来,使得作品具有了一种凝重厚实、真实可信的历史真实力量。
《长相思》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在于她的艺术上的完美。小说除了在写人写景写事上具有浓烈的文学气息之外,同时还融入了作者对历史、民间生活、戏曲艺术以及古典文化的见识,使得这样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同时具有了浓郁的历史及文化的气质和底蕴。
《长相思》的作者周懋庸,1933年出生于成都,幼受良好家教,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专攻德国文学,发表过反映大学生生活的散文及独幕剧。1958年毕业分配至中央编译局,从事国际工人运动研究工作,1994年退休后动笔写作《长相思》。